核心提要:一条古老的河流地段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美丽集镇”将她变成了一条绚丽多彩的金色飘带,成为了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从高空俯瞰,一条清澈透明的河流,从大山深处“走”来,进入一个椭圆形的平坝地带。这个平坝地带就是人们常说的洒渔坝子,也是洒渔镇的镇政府所在地。
说起洒渔,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洒渔苹果,又甜又脆,还有糖心;说起洒渔,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洒渔烟柳,“烟花染流水,绿柳映清荫 ”;说起洒渔,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渔洞的樱花,十里长廊,染红山岗,映红天空;说起洒渔,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镇上独具特色的民居,青瓦白墙,小庭院,长大街……
无数的“想起”,汇聚成了洒渔河畔的一条特色经济带,成为人类向往的幸福之路。
经验启示:一个乡镇要发展,关键是要选准特色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的发展道路。要突破产业的瓶颈,延长产业链条,形成综合效应,实现产值最大化
洒渔坝子是洒渔河冲击后形成的坝子,呈椭圆形状,面积222平方公里,海拔2168米。洒渔坝子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昼夜温差大,适宜特色农作物生长。
“物竞天择”是洒渔苹果的真实写照。在洒渔坝子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种过粮食,也栽过各种果树,但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直到1940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它才寻找自我真正的主人——洒渔苹果。
从扎根洒渔,到遍地开花,洒渔苹果经历了83个春秋,出现了3个不同凡响的时期,即青苹果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红富士时期,2005年以前;优质品牌呈现时期,现阶段,主要有金帅、红富士、红星、元帅、大将军、神砂、108等品种。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改良,品种引进,洒渔苹果呈现出了“早、甜、香、脆”的特点,有了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西南优质苹果基地。在行业内、百姓间流传着一句赞誉之词:“西南苹果看昭通,昭通苹果看洒渔。”
洒渔苹果早已名贯西南,老少皆知。2010年,重庆举行一次苹果拍卖会,洒渔选送的“苹果王”拍得了8888元的天价,成为当天的重要新闻。同年,在上海的展销会上,洒渔运去的3卡车40吨苹果,不到半天时间就被抢购一空。如今的洒渔苹果,不仅在国内走俏,而且远销东南亚国家。
目前,洒渔苹果已经实现了连片种植、规模化发展、科技化推进、精细化管理。全镇有苹果种植园13万亩,产量达40万吨,产值突破8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85%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惠农产业。全镇有6.5万人,果农就有5.8万人。果农李世坤家有苹果园6亩,预计今年收入超12万元。2022年,三台村有苹果种植户1835户,少的有6亩,多的有20亩,少数人家有近100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占50%,20万元以上的占30%,30万元以上的占20%。大部分果农家中都有一辆小汽车、一辆农用车。有一苹果种植大户,家中有3辆小汽车、3辆农用车、1辆大型运输车。
洒渔苹果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历届党委政府的扶持分不开,与洒渔群众爱苹果、护苹果的情怀分不开。走进洒渔,走进果农家,你会听到许许多多关于苹果的故事。用果农们的话来讲,苹果树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把苹果树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看待,精心呵护,细心照管,生怕它们有任何的闪失。在果农的心里,苹果树就是他们的“摇钱树”“希望树”“致富树”“幸福树”。
产业发展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就会出现瓶颈现象,如何突破瓶颈,成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洒渔镇的苹果种植培养面积已经饱和,产量接近天花板,慢慢的出现产业上的瓶颈现象,如销售难、储存难等问题。为突破瓶颈,找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洒渔镇党委政府想到了“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这一条出路。他们通过持之以恒的招商引资工作,全力发展苹果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果农+基地+企业”的新模式。目前,洒渔镇已有苹果加工公司60家,其中规模以上1家,涉及果汁、脆片、果粉、果酒、包装等多个领域数十种产品。
在“破”的基础上,他们还想到了“疏”的办法。自筹资金修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销售集散中心,完善了物流园区、气调库、冷库等综合设施。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全力发展电商和快递业务,畅通订单之路、网络渠道,确保了优质苹果的储存和外销,破解了苹果产业中的销售难、储存难问题,形成了一产、二产、三产的联动格局。如今,洒渔苹果交易中心日交易量4000吨,年交易量 40 万吨。果汁厂日处理1000吨,季节性处理 15万吨,冷库、气调库可储藏5000吨,果农再也不为苹果的销售犯愁了。
突破瓶颈天地宽,产业高质量发展又有了新希望。2022年,洒渔苹果的综合产值达到了26亿元,在初级产值8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18亿元。在采访期间,镇长刘志诚对记者说了一句掏心窝的话:“栽苹果树容易,卖苹果难,要让苹果增加附加值就更难。苹果产业也有自己的发展瓶颈,但是一旦突破了瓶颈,苹果产业就会有更加宽广的天地。”
经验启示:以历史背景和文化为起点,依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景点,开创乡村旅游新局面,形成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助力乡镇稳健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在历史上,洒渔镇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上昆明、入四川的重要节点,一度比较繁华,有“小昭通”之称。现如今,虽然繁华不再,但历史背景和文化、自然风光依存。昭阳八景之一的“洒渔烟柳”久负盛名,十里河堤,200余棵百年垂柳依然还在,古镇、观音庙、石鼓、陈家花园也是风貌不衰,特别是修建渔洞水库留下的樱花林,正值盛花期,更是家喻户晓。
“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文物,老天爷恩赐了这么好的自然风光,我们为啥不利用它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双产业格局,推动洒渔发展呢?”这是洒渔镇党委政府在研究洒渔产业高质量发展时的一段发言记录,也是洒渔镇开启旅游产业发展之路形成农旅并驾齐驱的开端。
在乡村旅游发展上,洒渔镇没有盲目效仿外面的做法,搞“轰炸式”投入,而是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游客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保护先行,对祖先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他们将古镇、观音庙、陈家花园、石鼓等文物列入保护清单中,进行全方位保护,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对洒渔河进行持续不断的污染治理,恢复了“水清、树绿、鱼跃、蝉鸣”的原始风貌。对声名在外的樱花林,则一边进行保护、一边开发,继续扩大它的影响力。
引进外资,打造精品景点,撑起乡村旅游伞。他们上昆明,下成都,跑广州,想方设法推介优势资源,引进外资,打造精品景点——名樱庄园。目前,名樱庄园已形成“一中心、二片区、三大道”格局,即游客服务中心,樱花片区、老君山观景片区,樱花大道、烟柳大道、梧桐大道。拥有成年樱花树2000余株、半成年樱花树5000余株,是全国最大的樱花基地,也是“昭阳新八景”之首,更是国内著名的赏樱和网红打卡地,属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年游客接待量达100万人次。
精品景点只是乡村旅游的支撑点,要想让更多游客来洒渔,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就必须走连农带农之路,共同打造休闲康养基地。在昭阳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洒渔镇已将单一的乡村旅游发展思想上升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上来,制定了《洒渔河流域农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将流域示范段和3个自然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高地进行打造。目前,一期项目已启动,总投资9687万元,绿道工程、桥梁建设、民宿改造正在有序推进。
在巡龙村,记者正常采访了已经投入运营的一期特色民宿,200余户农家都是青瓦白墙的二层小洋房,过道两旁全是绿树和花草,十分漂亮。而民宿旁边就是翠柳覆盖、碧水清清的洒渔河,还有一望无际的苹果树和3.8公里长的观景栈道。村民和记者说,今年已有近万名游客在村里吃住过,其中,来自重庆、宜宾的游客就有近千人。
镇党委书记张朝勇和记者说,他们的旅游发展思路是,以观光旅游为主,把苹果产业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沿洒渔河进行多点布局,通过三年的努力打造,实现“春观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尝雪”的目的,将洒渔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苹果之乡”“烟柳之乡”“樱花之都”。
乡村旅游要错位发展,防止同质化现象;要走“共同开发、一起发展”之路,防止关起门来搞旅游。洒渔镇党委政府吸取外地经验,大胆提出了“共同开发洒渔河流域的旅游产业,联手打造精品观花赏景线路”的想法,得到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沿河乡镇的响应。他们规划的精品观花赏景线路,就是苏家院的芝樱花、绣球花—乐居的渔洞“千岛湖”、玫瑰花—洒渔的樱花、垂柳—旧圃的梨花、油菜花—靖安的万亩杜鹃花。目前,几个乡镇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正在改善基础设施。
经验启示:集镇是产业的载体,要想全力发展农旅产业,就必须搞好特色集镇建设。特色集镇一定要与自身产业结合起来,定好位,搞好规划,完善基础设施,走出产镇融合的特色之路
洒渔镇历史悠远长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村寨的影子,被写入云南教科书的营盘村遗址就是很好的佐证。在《昭通志》中,也有“寨大似天庭,环行似迷宫”的描述。洒渔是地名,更是一句古彝语,原意是指美丽富饶的地方。
在历史的长河中,洒渔向前滚动了数千年,然而,山还是那些山,河还是那条河,坝子还是那个坝子,但集镇早已不是那个集镇。如今的洒渔镇,从天空看下去,从南北二条大街走进去,举目张望,整座集镇清洁有序,商业发达,犹如一座漂亮的五线城市。
洒渔镇十分兴旺繁荣。在镇上,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富滇银行、农村银行都有办事处,年进出资金上百亿元。在镇上,京东、阿里、淘宝都有网点,光是电商、快递就有50余家。在镇上,每天交易的人数达2万余人,高峰时达5万余人,车辆上千辆,重庆、成都、昆明都有客商常住洒渔。
“集镇建设的关键,是定好位,找准方向”。洒渔镇党委政府不好大喜功,不盲目攀比,而是从自身的产业布局出发,按照“以产兴镇、以商促镇、产镇融合、一体发展”的思路,围绕打造西南地区“苹果交易中心”、建设“特色风景果园”的目标,将集镇发展定位为“旅游观光的现代农业型集镇”。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洒渔镇党委政府也最大限度地考虑了集镇的特色定位和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心、二轴、一园、三片区”的要求来布局,体现了产镇融合的思想。一心,就是苹果交易中心;二轴,就是南北两条经济发展轴;一园,就是农产品加工园;三片区,就是南部苹果产业片区、北部生态养殖片区、西部林果产业片区。
“要把集镇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做到双推进,两不误”,这是洒渔镇党委政府抓集镇建设的总要求。在改造南北经济轴时,资金不够,他们就采取“三个一点”办法,即政府筹一点,农行贷一点,群众出一点。政府投入3400万元,农行放贷40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4.5亿元。在农产品加工园建设上,他们通过招商引资,获得4440万元资金,全力以赴地建设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灌溉示范园,打造苹果分拣线。
一个集镇的规划建设固然重要,但管理服务也少不了。在苹果交易的3个月里,镇上的100多名职工,几乎天天早出晚归,清一色的标配,一件黄马甲、一顶黄帽子、一个哨子,既当交通疏导员,又当市场维护员,还要做矛盾纠纷调解员。近几年,洒渔镇已出台《洒渔镇集镇管理办法》《洒渔镇居民文明卫生公约》等制度规定。
产镇融合的最大好处是,不仅推动了产镇双发展,而且还解决了群众的就业问题。据副镇长潘世飞介绍说,苹果分拣线人就业,增加群众务工收入470万元。产业园完工后,每年可提供管理用工24000人次。巡龙村过去有不少的人外出打工,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外出了,用他们的话说:“现在‘躺’在家门口都能找钱,何必再外出打工!”
洒渔的“特色农业+乡村旅游+集镇建设”不仅富了群众,美了乡村,也火了洒渔。2021年,洒渔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洒渔名樱庄园也成为国内著名的赏樱基地和网红打卡地。(记者 唐正鸿 范 云)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