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2-05 00:18:23 | 作者: 大连台历,大连折页,大连手提袋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9日 16:48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澳大利亚主力战舰访问青岛,《军事纪实》记者获准登上“瓦拉蒙加”号护卫舰,扫描战舰全方位,零距离接触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官兵,直击中澳两国“海上联合演练”。央视7套《军事纪实》10月19日晚20:03分播出《“袋鼠来了”——澳大利亚军舰访华纪实》,敬请关注。
由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瓦拉蒙加”号的来华访问,青岛港码头这些天比平时热闹了许多,而这一天我们前来采访的《军事纪实》栏目记者,也将有机会登上这艘澳大利亚战舰,那么“瓦拉蒙加”号护卫舰有什么新奇的地方?澳大利亚军人又将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记者的心里充满期待。
2010年9月22日青岛港码头,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护卫舰“瓦拉蒙加”号将和中方的“洛阳舰”一起,在青岛近海海域举行一场“海上联合演练”。“瓦拉蒙加”号是一艘澳大利亚本国生产的远洋护卫舰,以澳大利亚中部一个土著族的名字命名,2001年开始服役,全舰长118米,宽14.8米,排水量3600吨,最高航速可达每小时27海里。
上午9点,经有关部们协调,我们《军事纪实》栏目记者登上了“瓦拉蒙加”号。随着中国海军“洛阳”号和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瓦拉蒙加”号先后离开码头,我们的采访也从这里开始了。因为“海上联合演练”的第一项是通信演练,所以我们最初接触的是这位叫林德理的澳洲舰员。
这些五颜六色的彩旗,是旗语通信的信号,但具体的含义我们并不清楚,这位舰员为我们解释的十分仔细。比如GDB旗组,是再见的意思,你也看到了,刚刚中国舰艇上(离港时)打出了GDB旗组欢送我们,而我们也打出该旗组向他们道别……
海军是国际化军种,旗语是各国海军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但各国的旗语略微不一样,这次“联合演练”设置的这个科目,就是在于加深中澳两国海军间的沟通和交流。
为了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避免记者随意走动,“瓦拉蒙加”号甲板是我们拍摄的惟一活动区域,在整个演练过程中,都有舰上的这位查德?6?1罗伊若医生陪伴着我们,他的热情、友好,加深了我们对澳大利亚海军的印象。
罗伊若医生对记者细心的叮嘱,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们的线岁,家在澳大利亚悉尼,有多年丰富的航海经历。
这一天正在进行“海上联合演练”,“瓦拉蒙加”号上的舰员看起来特别忙,即使没有执行演习任务的舰员也并不轻松,舰上的补给官迈克·布莱格上尉,向我们介绍了他一整天的紧张工作:“今天是很典型的一天。我们6点40起床,然后到大概7点40开始工作。一天一般工作8到10个小时,最近一段时间我就得为下一港做准备了,一边为当前的访问忙碌,一边还得准备下一港的访问,因此就需要做大量的计划和工作。下一站我们要去湛江,所以我需要为此做必要的准备。需要订购充足的食物和其他补给,以确保舰上的所需。还得确保全体舰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因此,我总是在忙。”
第一项通信演练结束后,马上要进行的是 “直升机搜救演练”,在“瓦拉蒙加” 号护卫舰的后甲板上,停有一架海鹰直升机,除了担负作战任务外,还经常需要参加海上搜救行动。在澳大利亚,许多人在乘坐快艇或是参加海上比赛时,会因天气或海况恶劣等原因失踪,海军必须出动兵力对他们进行搜救,演练时,他们有时利用小艇,有时也会派潜水员下水进行训练,还可通过直升机进行搜救演练,必须行动迅速,因为水中会比较寒冷。
这次搜救演练模拟的是海上人员不幸落水,中澳双方海军经过协商后,互派直升机在失事海域进行搜索、营救。
受舰上雷达干扰,我们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受到一些影响,出现了横波,因此画面质量很差。整个演练进展的十分顺利,大约持续了30分钟,直升机成功地解救起落水人员。
随后“海上联合演练”又进行了火炮射击等课目,到下午两点,演练全部结束。至此,我们在舰上的拍摄也只能告一段落。但对于“瓦拉蒙加”号的很多情况,我们还并不了解,比如它的内部舱室情况如何?舰员们有哪些特殊经历?9月26日,“瓦拉蒙加”号将抵达广东湛江港进行访问,我们记者期待着在湛江与它的再次见面!
9月26日上午10点,“瓦拉蒙加”号抵达了湛江某军港码头,这是它中国之行的第二站,也是它历时四个半月环球航行访问外国军港的最后一站。
今年5月,“瓦拉蒙加”号从澳大利亚母港珀斯出发,经悉尼,前往美国夏威夷参加一场演习,随后从夏威夷到达尔文,又从达尔文到了韩国,前几天访问了中国青岛,现在从青岛来到了湛江。
“瓦拉蒙加”号抵达湛江的当天,我们记者就接到通知可以上舰采访,此时舰上的舰员,已经不像在青岛进行“海上联合演练”时那么忙碌了,介绍起情况也显得更有条理。
经过采访记者看出,整艘军舰一共有6层,记者首先进入的是“瓦拉蒙加”号护卫舰的最下面一层,
紧接着从这里我们进入了船舱内部,由于澳大利亚军人很注重个人隐私权,所以这里很多地方是禁止拍摄的。
军舰的战斗力和它的后勤保障紧密关联,而这里就是“瓦拉蒙加”号上的厨房。在澳大利亚海军中,等级制度十分鲜明,不同级别的舰员会在不同的房间就餐休息,这里是“瓦拉蒙加”号普通士兵就餐的地方。
在“瓦拉蒙加”号主甲板的右舷,我们正真看到了一个显著的标识——“瓦拉蒙加”号的舰徽。作为海军,当提到自己战舰的历史时都会显得特别自豪,这也是“瓦拉蒙加”号舰员安排采访的重点部位。
“这里记载了瓦拉蒙加号参加过的战争。历史上共有两艘舰叫做瓦拉蒙加,本舰是第二艘,第一艘瓦拉蒙加舰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战争是第一艘瓦拉蒙加舰参加过的,不过由于舰名相同,我们一并把它们记在了这里,这些空白的地方就是留给未来瓦拉蒙加可能会参加的战争的,我们目前当然还无法确知这些战争的名字,上边这些都是瓦拉蒙加参加过的战争,有太平洋战争,新几内亚战争、还有1950年的朝鲜战争,不是同一条舰,但是却有着相同的名字……”
战舰凝聚着军人的血气,他们为威武的战舰而自豪,他们珍视武器装备为生命,在“瓦拉蒙加”号的后甲板,是配置武器装备的主要地方,副舰长马克·斯罗伊斯少校做了简要介绍。
在我们看来,拥有双重国籍的副舰长马克?6?1斯罗伊斯少校,经历相当特殊,但在澳大利亚却不算得上什么新鲜事,从2002年开始,他们的公民就允许加入两国国籍,并可以在军队服役,马克少校就是这样。
而和中国海军一样,“瓦拉蒙加”号上的高级军官都经过高等专业培训,这位是“瓦拉蒙加”号上的舰长——布鲁斯?6?1莱格中校。他是1986年加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参加了基础训练,负责舰艇航行。1996年参加了作战军官的训练,持续了12个月的紧张训练,主要是关于防空作战方面,在海上担任作战军官。在这之后,当了副舰长,到2005又到岸上工作,从去年7月份开始担任“瓦拉蒙加”号舰长。
不知不觉中,“瓦拉蒙加”号抵达湛江第一天的采访已结束,似乎一些舰员在这一天的工作也已完成,他们换上便装上岸了,对于长期漂泊在大海上的舰员来说,他们热爱大海,更喜欢大陆。
能够漂泊出海,领略不同国家的风土民情,是加入海军特有的魅力,而和不同国家的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交往,也是一种奇妙感受,“瓦拉蒙加”号抵达湛江的第4天,澳大利亚海军官兵走进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场,他们要体验一下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训练。虽然米克上尉告诉他的士兵可以从后面下来,但是这些澳大利亚海军依然都是从3米高台上跳下来的。澳大利亚海军并没有海军陆战队,这些士兵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训练项目。
要想掌握中国海军陆战队训练场地的器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参训人员一定具备良好的体质和出众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这其中最难的项目,要数通过这一个10米长的钢索桥,锁链离水面3米高,一旦掌握不好平衡,人就会从锁链上掉入水中,但澳大利亚海军官兵还是勇敢地通过了。
训练不是比赛,但军人之间的交往却往往隐含着比试的意思,无论哪个国家的军人都拥有极强的荣誉感。
实弹打靶就要开始了,由于使用的不同,带队的米克上尉详细地给他的士兵讲解射击规则。
看靶时,带队的米克?6?1布莱格上尉在看到自己靶纸前略微显得有些紧张,也许是摄像机正对着他的缘故吧。不过很棒,50发子弹,他打了47环,优秀!
9月30日上午,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瓦拉蒙加”号护卫舰,结束了对中国为期13天的友好访问,临行前舰长布鲁斯中校再次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布鲁斯·莱格中校认为中国海军是非常令人骄傲和专业的军队之一。双方做的就是不要中断这种合作,一起努力,开展正如中国将军所提到的更加富有意义的活动,该更紧密的合作,使澳洲防务关系更加成熟。
从湛江港返航,12天后,“瓦拉蒙加”号将结束他们为期四个半月的环球航行,返回到澳大利亚的母港珀斯,而热情友好的澳大利亚海军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