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精力代代撒播,赤色血脉生生不息。让我们经过一条“旧毛毯”的故事,沉溺式感触成功的来之不易。
这是一条旧毛毯,为国家二级文物。纵高196厘米,横宽166厘米,重1.64千克,纯羊毛原料,外表有3个破洞,其他的还有几个小窟窿,都已打上了补丁。1989年,开国中将王必成的夫人陈瑛将其赠给新四军黄桥战争纪念馆。
1940年到1989年,这条毛毯陪伴着王必成整整49年。一条旧毛毯,不仅是那段前史的缩影,更寄托着将军对战友徐绪奎的无限顾虑。
徐绪奎,是时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第九团团长,也是这条旧毛毯原先的主人。徐绪奎、王必成两人是湖北老乡,一同参与二万五千里长征,参与拓荒鄂豫陕革新根据地的斗争,到了延安又一同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情同手足。
1940年7月,陈毅、粟裕带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履行“拓荒苏北、开展华中”的战略使命。8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第九团团长徐绪奎指挥新四军拔除靖江境内的孤山、西来日伪据点,带领部队轻装奔袭,敏捷消除敌人。战后,这条毛毯作为战利品留给他运用。
9月6日,徐绪奎受命率部回击固执派对黄桥的“反扑”,从碉堡空地中插入营溪,直击敌人内地,有用冲击了固执派阻遏我军东进抗日的气焰。但是,在安排部队消除残敌的时分,一颗子弹打进了他的胸膛,徐绪奎就这样献出了年仅24岁的名贵生命,他也是新四军在营溪战役中献身的职务最高的将领。
得知音讯后赶到营溪,时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司令员的王必成沉痛不已。10月4日,黄桥决战正式打响,新四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以少胜多、出其不意,徐绪奎的警卫员金山将团长遗留下来的这条毛毯,交给了王必成。王必成含泪吩咐金山:“永久别忘记徐团长,你、我都要为完成徐绪奎同志的遗志而斗争!”
自此以后,王必成一直将毛毯带在身边。据他的夫人陈瑛回想,这条毛毯破了再补,绲边也换过,上面已有很多补丁,甚至连病重住院时,王必成都要带着这条毛毯。从战争时代到平和时代,王必成将军赴汤蹈火49年间,一直不忘这条旧毛毯。
成功来之不易,战友难以忘怀。一条旧毛毯,凝聚了革新军人之间的崇高友谊,见证了战争时代的血雨腥风,浓缩了一往无前的钢铁毅力。将军乘风去,遗物教后人,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现在的海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底色更加明显,开放了很多愿望照进实际的高光时间。铭记前史、砥砺前行,芳华斗争热血难凉,赤色精力连绵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