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召开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习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伴随着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创建创新型社会的国家战略实施,智能3D打印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智能3D打印技术属于新一代绿色高端制造业,与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并称为实现数字化制造的三大关键技术,这项技术及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数字化制造浪潮的重要基础。作为最具发展前途的制造技术之一,智能3D打印已逐渐应用于医疗、建筑、航天、文创、教育、影视等多个领域,其可复制、可循环、可再生的关键特征对于文化创新发展传播和环境空间的创意营造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种叠层制造工艺,智能3D打印的基础原理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可黏合的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的技术。它与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由于不需要传统的机床工具,省去了开模等传统制作的完整过程,在减少人力物力的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制作周期。相较传统制造技术,智能3D打印使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产品制造周期短。传统制造业需要对模具进行设计与制作,甚至还要在机床上进行二次加工,而智能3D打印无需这么多冗杂的步骤,计算机直接制作电子模型,这使得制作流程变得更简单,有效缩短了制造周期。
2.制造材料多样化。所有的领域之间有差异,这就导致需要不同的制造材料,例如光敏树脂能应用于医疗和工业领域的验证设计,红蜡可用来制造精度较高的小尺寸模型和珠宝首饰,金属用来制造批量工业成品和高精度手办等。
3.可实现个性化定制。由于是计算机建模,很多产品能及时修改造型,并能制作出很多曲线,这些是传统手工制造中没办法实现的,所以智能3D打印产品拥有灵活性更好而个性的外观。
4.大规模减少制造业对环境的破坏。传统的制造方式往往是浪费和破坏环境的。而在许多方面,智能3d打印将会减少浪费和碳排放。3D打印只使用构成产品的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而且产品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更长,产品部件损坏后使用者可以再打印一个新的,整个产品不会因为部件损坏后被扔弃。
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由快速地增长阶段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数字化、智能化成为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刚性需求。智能3D打印技术的产生及应用,让人们看到了更精致、更贴合设计师想象与初衷的文创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文艺美”的需求与感知的同时,也更加鼓励由智能智造技术带来的积极环境影响。相较传统的设计,智能3D打印有着非常明显的应用优势:
第一,智能3D打印的发展助推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可以让每一件文创产品都不一样,大幅度的提升文博空间的创新性以及服务于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或纪念品的制作。坐落于上海的中国3D打印博物馆与人工智能技术充分结合,对三维文化的意蕴进行深度的探索和淋漓尽致的展现,观众能够最终靠实际参与,身临其境地感受展品的色彩、质感、肌理, 提升自身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例如中国3D博物馆里展出了灵感来自中国泼墨山水且具有水墨晕染效果的3D打印座椅家具,还出现了曾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的由众多铰链连接,采用呢绒材料,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的铰链连衣裙。更有灵感源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民族纹饰,借助3D打印数字化雕刻工具,实现平面到立体化转化、多层次的镂空古典之美的《置幻》屏风。众多通过3D打印技术转化而成的艺术作品,带给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
第二,文化创意是一个具有高知识性、高的附加价值和强融合性的系统工程,智能3D打印的出现为其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不但可以助益于文物保护与复制,还能够直接进行文化古迹的空间再造和场景还原。以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为例,3D打印技术能够为独一无二的文物和艺术品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完整的三维数字档案,并随时随地并且高保真的把这一个数字模型再现为实物。
2021年11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采用3D数字化打印复原技术复制了敦煌莫高窟第57窟,高精度地复原了洞内壁画的色彩和细节,再现了初唐时期莫高窟的艺术特色。由于3D打印可以精确到毫米级,即便是20米高的洞窟,误差也能控制在2毫米之内,这不仅充分地实现了文物遗址的复刻和还原,促使那些濒临或已经消失的艺术在超越时空的意义上得到永生,同时也在活化城市空间的基础上激活了人文气息和场所精神。
第三,智能3D打印使文创领域的产销过程具备更多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当前,智能3D 打印已日益被投放于文化旅游景点和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参与者可以即时打印出自己喜爱的文创产品,这种高效能、定制化的产消体验为文旅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3D打印还有助于生产者和消费的人之间的融合,在提升消费者的创造力和参与度的基础上促进“产消合一”,消费者具备了按需生产定制产品的可能,制作商也可以花费更少的成本来满足产品多样性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文化发展和传播创新。
目前,3D打印笔已经向大众市场普及,往笔体中注入适当的耗材,经过系统的加热、喷溅、冷却、塑形等工序形成实体文字或立体画像,学龄儿童可以用3D打印笔获得与二维平面作画不一样的创意体验。此外,文化旅游景点的游客也可以按需打印出自己喜爱的IP主题形象或文化纪念品。例如在2021年第30届全国图书博览会上,与“建党百年”主题相关的红色文物文创工艺品,如攀爬雪山的草鞋、涉水驰骋的红船等均能够最终靠3D打印来获得相关体验。
现如今,真实的生活空间被网络高度覆盖渗透,以“智能”“融合”“数字化”为关键特征的社会已经成形。伴随着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创建创新型社会的国家战略实施,智能3D打印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随着“元宇宙”时代的开启,智能3D打印技术能带来虚拟世界所不能提供的现实获得感。如果说元宇宙是把现实带入虚拟,那么智能3D打印则是将虚拟转化为现实。在当前乃至不远的将来,像科幻冒险电影《头号玩家》中所展现的博物馆、购物中心、城市广场等具备现实世界各种公共职能的虚拟空间将会日益完备充盈起来,但这不绝应被视为对线下物理空间的忽视或废弃,而正好可以看作对3D打印智能制造技术有效应用的契机,能将虚拟场景中的创新想法进行一定的实体化塑形和展现。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未来的智能3D打印将在算法的基础上对数字建模进行更为精确的“深锚”,也许不久以后,当人们在元宇宙空间漫游,遇见喜欢的虚拟人或物之时, 能够最终靠申请授权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方式获得相应的物质实体,提升现实获得感。
另外,智能3D打印能有效助力“智慧生活”的构建。“智慧”除了指数字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之外,其根本之处还在于城市空间生活环境应该是绿色的和宜居的,而智能3D打印的可循环和节能减排特性是非常显著的,研究人员在不断探索回收物品和3D打印材料输入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形成一种“循环经济”。
3D打印生产者可通过废物材料、卸载的零部件或塑料质地的废弃物来“装点”城市空间,如公园里的长椅、马路上的雕塑等等。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AMS研究所,探索了将 3D 打印应用于塑料垃圾的概念,以此来重新设计城市空间并召集市民回收家庭塑料垃圾,通过3D打印将其转化为公共家具的公益行动项目。研究所与居民合作在当地建立了一个由本地的塑料垃圾组成的独特空间,居民生产的塑料垃圾被回收并通过3D打印用于新的生产设计。
通过这样的形式,它不仅邀请市民参与材料收集,而且还参与了设计过程。XXX Bench作为该项目设计的第一个原型,是一个完全由塑料废料制成的长凳,100%可回收。在阿姆斯特丹,每位居民平均每年能产出23公斤的废塑料,意味着每两个阿姆斯特丹人,每年就能打印出一张长凳。该项目不但能够唤醒大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鼓励市民实践垃圾分类,为美化公共空间设计出力。
数字化时代全领域创意设计工具不断普及,创意设计实现手段愈加多元,在这个人人都是设计师的时代,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不仅仅是智能3D打印技术本身,而是更精准、更高效的生活方式。对于文化创意行业,拥抱以智能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智造技术带来的变革之利,又不囿于其本身,从中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价值,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