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日语

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印刷企业在出版产业中的问题与对策(一)

时间: 2024-03-12 01:05:54 |   作者: 产品中心

  改革带来的机遇,使出版产业快速地发展。据有关联的资料统计,1997年全国共出版图书120106种,比1979年增长了5倍多;图书总印数达73.1亿册,比1979年增长了97%。

  印刷企业作为出版产业中“编、印、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同时印刷企业在实现其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印刷业的发展,终究要依赖于出版产业的发展。1997年我国新闻出版资产达1075亿元,年出售的收益达1123.8亿元,年总利润达99.5亿元。随着我们国家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对印刷业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出版产业化对印刷业的发展局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刷企业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出版产业化将形成集团优势,能跨行业、跨地区、直至跨国经营,而不具备竞争力的印刷企业将会处于劣势地位。

  吉林省印刷业面临的问题是活源不足、流失,在价格上占有优势的精品活源,几乎全部流入南方发达省份和辽宁省。199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吉林省有26%的市场占有率被外省抢占,而且呈上涨的趋势。其问题大多是印刷质量达不到出版要求,印刷设备落后,高质量的四色胶印机短缺。出版产业化的实现,使经营有规模、有效益的企业脱颖而出,形成了优势产业。如深圳的雅昌印刷管理集团、辽宁省的沈阳新华印刷厂等。

  1996年有关部门对10个省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利润进行了分析比较,根据结果得出,印刷利润还不及整个出版利润的2%。印刷行业利润低,使企业自我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逐步发展,进而影响到出版产业中的印刷环节。

  在出版产业化中,印刷企业经营一靠规模,二靠特色。例如吉林省印刷业中,全省数百家的书刊厂,目前无序竞争现象实分明显,其结果不仅使印刷能力较强的书刊印刷厂吃不饱,许多小企业也在艰难度日。这种情况造成有规模的书刊印刷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小企业终因质量低下、管理落后而难于支撑。

  事实上,企业规模不论大小,只要步入竞争的良性循环轨道,都可得到发展。上海的中华印业就是依靠规模效益,并且通过OSO9002品质衡量准则体系的认证;江苏的丹阳教育印刷厂,厂小志高,依靠质量特色,本本优质,创出了名牌。国外也是如此,大日本印刷公司是世界是跨地区最多、顶级规模的印刷公司。而日本大量的印刷厂是小企业,人数不多,但有专业特色,效率高,服务好。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4.尚未实现网络化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给出版业带来深远影响(待续)

  本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觉得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