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日语

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论绿色经济的区域分级治理

时间: 2024-03-24 00:28:30 |   作者: 产品中心

  摘要: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以及实践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绿色经济发展及其治理是必然的选择。绿色经济涉及全社会各个主体,以及不一样的区域、产业、企业等载体,其中循环、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可持续及其法规、制度、规制、政策、管理与文化等要素呈现出的巨复杂性,决定了绿色经济治理的艰巨性。为此,本文从治理主体与理念、治理载体与要素,引入博弈合作思想,提出绿色经济的区域分级治理。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实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慢慢的变成了高水平发展的重中之重。有关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等备受青睐,但咱们不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结合实际可拥有的资源禀赋与人才技术等优势做出合理的选择。考虑到循环、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可持续等要素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尤其作为技术硬要素来说它们是等同的,此时的循环为“小循环”。但对于区域、产业、企业和产品等载体,以及理论、人才、工艺、经济、社会、发展等软要素来说,循环作为(要素)基本面代表着最大可能的发展机会或空间,此时的循环为“大循环”。显然,区域越大,以及区域、产业、企业和产品越多,循环的最大可能的发展机会或空间就越大。绿色作为核心,代表着贯穿并牵引循环、低碳、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主线抓手“龙头”。可持续是它们共同的目标。绿色经济是集小循环、绿色、低碳、生态、环保,以及大循环和可持续等的有机整体(体系)。因此,我们重点选择绿色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即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面,以绿色经济为核心,兼顾低碳、生态、环保、可持续经济。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是实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绿色经济归根到底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包容、普惠、公平、共生、可持续的发展。鉴于绿色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有关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明显问题,绿色经济治理对我国意义重大。

  绿色经济治理,需要从绿色经济复杂性中找到解决“治标不治本”的突破口。我们大家都认为,绿色经济复杂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绿色性。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亦是体现自然价值的颜色。绿色性是绿色发展的根本属性,是指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工作与生活全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消耗,节约世界资源和回收再利用,减少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基于国内大循环,以绿色理念为指导,以自然价值实现为导向,以绿色需求、消费与回收再利用,绿色创新与生产为抓手,营造绿色营商环境,牵引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以及生态、低碳、有机、节能减排,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人民权益和根本利益。

  其次,悖论性。发展绿色经济,兼具公益性与非公益性。一方面“不利己”,如增加成本、减少利润,且有风险,需要长期投入,政府与市场一同推动才能见效,会有很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利他”,对保护资源生态环境的贡献,以及获得社会给予的赞许和荣誉等,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性。在市场监管缺失或不到位情形下,这种“不利己”与“利他”成为两难。在绿色营商环境下,应鼓励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倡导绿色消费,加强市场监管,形成绿色定价市场机制,让市场干净透明、有足够的绿色溢价,以赋能绿色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共生性。基于人与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的生产生活等行为及其产生的排放是相关的,共生性是指发展绿色经济对于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以及资源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义务责任与行为。在发展绿色经济中,需要仔细考虑地球以及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平衡需求、发展规模、排放与处理排放的关系,不能一味为满足需求采用粗放型生产,需要尊重客观规律与现实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满足合理需求与排放解决能力下选择发展规模。

  第四,平衡性。在发展绿色经济中,由于区域、产业、企业,以及社会、家庭与个人等多主体诉求差异巨大,诸如资源、技术与数字研发技术与应用、资本,尤其文化、治理意识、能力、水平,以及历史、现状与未来等巨大差异,加之复杂的经济活动和行为难以监测、追溯与监管,决定了我国区域、产业、企业,以及社会、家庭与个人之间巨复杂的博弈关系。因此,综合把握与平衡生命生理生产生活与生态、发展以及排放治理、绿色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社会协调、发展与保护、效率与公平、平等合理与有效、历史现状与未来等都需要相互尊重、合作竞争与让步,方能实现共赢。

  第五,社会性。社会性是指在绿色经济发展中,每一个企业或产业、组织与机构、家庭和个人,都是排放者、责任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需要普及绿色经济知识,提高全民素养,在全社会树立绿色价值意识,营造绿色文化,彰显“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形成自律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面对绿色经济发展中平衡悖论问题及利益冲突时,需要全社会的格局与眼界、胸怀与情怀,摒弃功利与短视。正如“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我们每一个人在绿色经济发展中都有自己的作为。只要人人敬畏自然,尊重生态伦理,担当起社会责任,尽自己所能,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任意的毛病都将迎刃而解。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容量存在巨大差距。区域、产业、企业,以及社会、家庭与个人需求或诉求方面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跨区域、产业和企业来看,绿色经济有较大潜力的发展机会与空间,并以循环经济为基本面,以绿色为核心,在绿色创意创新与设计、绿色制造与生产、绿色采购与物流、绿色销售与服务、绿色消费与回收循环再利用全过程中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并融入生态、低碳、有机、节能减排,实现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由此,能够准确的看出绿色经济发展及其治理的重要性、可能性与艰巨性。

  基于绿色贯穿于产品需求分析与研发设计、采购制造与物流、销售服务与消费回收的每个方面和环节之中,需要从绿色经济复杂性中找到突破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此,基于尊重客观规律与现实差异,以及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充分的发挥各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我们提出绿色经济区域分级治理框架。

  在绿色经济治理中,需要树立新的观念。一是文化意识。治理是一把“双刃剑”。基于绿色经济的特性,以“绿色优先”原则权衡利弊,营造绿色文化,充分的发挥治理“主体多、要素多、机制多”的独特作用。二是全局意识。在绿色经济治理中,将国家全局利益摆在第一位,兼顾其他局部利益。平衡发展与保护、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不一样的区域产业与企业优势互补。建立相互信任、非正式合作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发生冲突时局部(小局)服从全局(大局),但需通过建立补偿机制给予局部(小局)适当补偿。三是合作意识。合作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节约世界资源,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公平有效合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合作中充足表现公正、平等、合理与有效的机制和规则。四是自然意识。这类似于河水的二重性。对于河流治理,切忌人为任性筑坝,而应尊重、顺其自然与生态规律,以流向疏通保留河滩,实现季节性缓冲调节。这就是智慧及其智慧的体现,如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以及古人经常会用犀牛石来对河水进行分流。绿色经济治理更应如此。五是共生意识。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关注人、家庭、企业、产业、区域、社会等与自然(环境、生态)的和谐共生。从历史、现在与未来考量,不一样的区域、产业、企业能力与作用不同,但它们都是绿色发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六是分级意识。区域大而复杂,要规避零和博弈。可依据地理、产业、技术与贸易关联,把区域递进分级划分为嵌套的层级,如区域地理连接的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东三省等。

  绿色经济治理,需要以循环的基本面、技术与环境要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载体。不仅包括县、市、省等不一样的区域与地理连接的区域,以及资源、产业、技术、贸易关联的区域等,还包括产业、产业群、全部产业,和产品、产品群等,它们都是绿色经济的实体。二是技术硬要素。如研发循环、绿色、低碳、有机、环保、可持续等共性技术、专项技术和设备,满足绿色经济发展与治理需要。尤其发挥数字化在家庭消费、公司制作、产业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与政府服务等中提升循环化绿色化水平的作用。三是软要素。一方面,包括理论、人才、经济、社会、发展等,尤其加强绿色经济理论的基础研究,针对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群众团体,以及家庭和个人等多主体,为实现共赢的“竞争与合作”博弈与多元主体参与沟通协调协商机制。尤其在博弈规则下,要建立博弈补偿机制,对绿色经济中的弱势主体给予适当补偿;还需要营造文化博弈,考虑文化背景与差异对博弈的影响,倡导“和而不同”,切忌“同而不和”,特别的重要。另一方面,包括环境,如宏观、中观、社会和微观(企业)的思想、理念、法规、制度、规制、政策、商业模式、管理、文化,以及社会意识、责任等营商环境,为绿色经济提供所需要的科技、人才、金融、财税、保险等,以及监管相关的制度,营造追求优势互补、竞争与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求同存异文化环境,形成彰显绿色发展理念和责任的社会与文化的治理软环境。

  面对绿色经济的特殊性和各方利益诉求与保护、历史现状未来与治理能力巨大差异与复杂性,以及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特点,需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智慧(软知识),依据第一性原理,抽丝剥茧,回溯事物本质,层层递进,在全国大目标大市场“一盘棋”合作下,尊重差异,采取三方博弈优势,避免双方零和博弈,选择区域三级递进治理,实现合作竞争、综合相对动态平衡的共赢。为此,把全国根据区域、产业、技术与贸易关联划分一系列嵌套递进的三个区域,即全国划分三个大区域。如东、中、西区域,每个大区域划分为三个中区域,每个中区域划分为三个小区域,如此等等,进行治理。又如全国划分东、中、西部作为第一个层级;再把东、中、西部分别划分为发达、欠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作为第二个层次,如此等等,进行治理。

  总之,在绿色经济客观规律下,权衡把握绿色性、悖论性、共生性、平衡性和社会性,发挥制度、市场与文化合力,发挥经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每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力社会治理的结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有利于不一样的区域在共生下求同存异,在竞争与合作中实施区域递进、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理,实现各方共贏。

  (作者葛新权 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绿色发展大数据决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库)主任、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在针对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登陆北上期间北方冷涡降水等多个历史个例的预报试验中,下一代大气数值模式的全球5公里分辨率预报优于当前的业务模式。

  其中,《量子测量术语》界定了量子测量相关术语和定义,规范了量子测量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之间的术语一致性和逻辑完整性,是量子测量领域重要的基础性标准,为规范和统一量子测量科学研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石。

  预制菜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食品产业,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制造业转型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但预制菜也面临范围泛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花了钱的人预制菜是否添加防腐剂很担忧。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这个的人说,今年是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的关键一年,将全方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推进“一对多”的开放许可,降度易成本,提高专利转化效率。

  眼下,春风渐暖,春季农业生产也已进入大忙时节,全国春耕备耕正自南向北全面展开。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将进一步夯实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

  五年来,多次考察中部六省,为中部地区谋新篇、开新局指引方向。我们选取产业转型、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制造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六个方面,跟着的足迹,通过卫星视角看中部崛起新图景。

  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非常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谁掌握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刘柳团队在近日出版的《科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一种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这类卡宾的分离表征拓展了人们对碳化学的认知,并有望促成双亲性主族元素化学的革新。

  一项国际研究近期发现,陆生动物所能达到的最大奔跑速度受肌肉收缩速度和幅度这两个因素限制。而猎豹等中型陆生动物身上,这两个极限刚好能达到平衡。

  未来航空,会是怎样?从材料到发动机,从通信到能源动力,人们在猜测,颠覆性的改变会从哪里发生?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清醒时相比,睡眠期间大多数生理功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心率、动脉血压、体温、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等。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3月17日开幕以来,记者采访参加会议的专家、企业代表,听听他们带来关于种业高水平发展的最新动态。

  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站总数超337.7万个,5G移动电线亿户,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5G应用已深入千行百业,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记者19日从西北大学获悉,该校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鹏副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申请的两种新矿物,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审查、投票,均通过认定。

  此次开放的科研设施及试验平台共10项,展现了我国核工业科学技术创新的“硬核实力”。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3月20日,搭载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的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是最核心的安全部件,它可以深刻影响不同车的性能、安全、可靠性以及二手车价值。

  经国务院批准,2024中关村论坛将首次在刚建成的永久会址举办,时间定于4月25日至29日,今年的年度主题为“创新: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将坚持高端定位,更突出国家级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