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日语

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那些从未被忘却的:《两地书》的两地编辑故事

时间: 2024-05-10 19:47:51 |   作者: 产品中心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入行十年,本文作者初心不变,希望“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的事业”。

  ■一本书,一些人,一个时代。时间不会湮没历史,风流不会总被雨打风吹去。以出版铭记。“出版人和书的故事”栏目常设,欢迎来稿。

  6月16日,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通知》,北岳文艺出版社申报的抗疫主题图书《两地书》入选,成为2020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唯一入选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视”间感动,“书”写永恒,由央视电影频道一个节目引发的编辑故事,瞬间涌向心头。

  2020年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大寒。寒气到极点,日后天渐暖。离春节仅剩四天。采办年货的,访亲拜友的,游子归巢的……街上已然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空气中弥漫的全是准备过年的忙碌和热闹,并无一丝紧张的气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一年一度的表彰大会在欢声中开始,在笑语中落幕。

  新闻中报道的确诊病例都和武汉有关,让我心中确定一件事,不要去武汉。晚间的电视节目《新闻1+1》中,钟南山院士明确说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星初转,归心乱。疫情发展可能会严重,会不会和离开武汉的人相逢于路途中,让我心中不免忧虑。预订的返乡火车票,无奈中只好取消,又一年寓居太原。只是没想到,这一时小心翼翼的决定居然带上了前瞻性的色彩。

  两日内,关于疫情的电视节目中慢慢的变多,疫情的新闻报道也慢慢变得密集,疫情状况急转直下,越来越糟糕:武汉15例医护人员感染,21个省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出现确定诊出的病例,武汉要求全市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武汉封城。同日,火神山医院开工建设,浙江、广东、湖南等各地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党中央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陆、海、空三军医疗队和各地派出的医疗队陆续赶赴武汉进行支援,许多人不顾安危,逆行援鄂,向险而行。

  春节期间,疫情肆虐,小区,宜居家,忌外出。居民的日常变得简单,除了必要的外出采购,活动半径多在一室之内,方寸之间。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会、少出门,成了大家的口头禅和嘱咐语,尽管人们之间的距离拉长了,心却贴近了。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很清醒地知道,这是必要时期的非常手段,减少外出,避免感染,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即便我们身处后方,远离疫情中心,却情牵湖北,心系武汉。确定诊出的病例、疑似病例、治愈出院病例、累计确定诊出的病例……一个个波动起伏的数字变化无时无刻不在牵动国人的心。有人说,一场疫情,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魑魅魍魉、人心险恶,照出了人情冷暖、世间百态:自私、贪婪和无私、奉献,擅离职守与临危不惧、奋勇向前。也有人说,一场疫情,似一场大考,考验着一个干部的能力、作风和担当,考验着一家媒体的正义、爱心和良知,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治理、应变能力和国家形象。

  无论是双鬓间已染上几许斑白仍不离抗疫一线的耄耋老人,还是脸庞上仍有几分青涩却勇往直前的昂扬少年;无论是不舍昼夜、筑起生命之堤的医护人员,还是守万家灯火、保一方平安的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无论是走街串巷、步履不停的基层干部,还是逆行而上、通宵施工建筑工人……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份各异,但面对疫情,却做出了同样的行动,为抗击疫情出一把力,献一份心;还有无数的网友,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声,建言倡议,加油鼓励,居心叵测的言论。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矢志前行,总有一种信念让我们保持初心,追求正义、爱心和良知。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020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立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患者,武汉方舱医院建设完成并收治患者,全国累计确定诊出的病例超过2万人,每日确诊人数仍在增加。因为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各地复工复产的时间都相应延迟。这个假期,每天被身处武汉抗疫一线的人们的各种事迹感动、激励着,我想,作为出版人,应该为抗疫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这个念头久久盘桓于脑际,萦绕在心头。

  2月5日,电影频道制作的节目《两地书》进入我的视野。这是一档与疫情有关的节目,节目架构的主体是身处首都北京的电影人写给武汉抗疫一线的人们写一封信。看着影像中出现的人物和场景,听着嘉宾朗读真情满满的信件,我瞬间感动到泪目。观看两期《两地书》节目之后,我被深深震情、吸引了,“节目是不是能够转化成图书”?一直萦绕在心头的想法,此时如种子一样萌发、生长。经过周末的等待期,2月10号节目开播后准时收看,出版成书的念头再次燃起。

  此时,一些专业出版社已利用自身全面、完整、准确、科学、权威的内容资源,借助各种媒体渠道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策划出版了一批图书,如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编写《新冠病毒感染防护》,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印刷达到50万册;由湖北科技出版社紧急编撰的《新冠病毒肺炎预防手册》网络试读版,刷屏朋友圈。通过一系列分析发现,已出版的图书多属于疫情防治、知识科普、心理辅导类的图书,并无与疫情紧密关联的文艺类图书;一些出版社策划的选题也多为诗集和纪实文学,尚无书信类选题。于是,我坚定了信心,查找与节目相关的更多信息,就有了后来的寻找、联系、沟通、制作、设计、审校、调审等一系列故事。

  2月11日晚上10点40分,我先是把节目《两地书》转化成图书出版的想法与北京一位出版界的朋友交流,询问他栏目组的联系方式,未果。晚11点20分,尝试联系有过一次合作的央视读书栏目的朋友,把我的这一想法和他说明。很高兴的是,他欣然答应帮忙联系一下电影频道。那晚的我既充满期待,又满心忐忑——会不会已经有出版社联系了?有怎样的优势支撑我们一个地方出版社与央视合作?幸运的是,第二天晚上6点多,收到他的回复,并顺利地与栏目组的田杨老师取得了联系。第一次和央视这样的平台取得联系,内心既兴奋又紧张。我先把出版社的优势和我个人的优长向对方进行了推介,然后又从图书形式、性质、目标和出版流程等几个维度把策划的思路说明,等待她向领导汇报。晚上7点多,我向社长汇报了选题的情况及与栏目组的沟通情况,得到了社长的鼓励:“好主意,试一下。”

  2月14日,我发信息询问节目组有没什么反馈,一连三天,没有正真获得对方回复。于是,一开始的犹疑、不确定、不自信占据了上风:是不是自己的方案没有打动对方,是不是不够分量?直到2月17日,收到了对方的回复,并且就形式版面、内容章节和后期的公益宣传等,希望我们能给出一个大概的方案。由于在出版规划方案中,对此书的性质定位是公益图书,所以我在把图书出版规划方案发给栏目组之前,先发给了社领导班子讨论,得到了社领导的支持。从2月19日下午开始至26日晚,我就策划方案中提出的图书标题、作者名称、读信嘉宾的手写书信、艺人授权书、书中配图的要求、图书开本大小、图书成本、图书宣传与电影频道节目组做沟通,并达成一致性意见。其间,社长几次关心,了解发展动态并及时向集团领导、省委宣传部图书处汇报选题情况。收到节目组发来的信件内容,遇到了内容制作上的一大难题——不到两万字。这样少的文字量与一本正常图书对字数的要求相差太远了。于是,我在现有的内容上增加新闻背景和新闻当事人的内容,这样一来,反而比原计划呈现得更为丰富了,信件中的主人公也更加立体更加鲜活了。

  我翻出各种图书,比开本大小,看版式设计,思考怎么能把这一万多字扩充到一本书的容量。在反复观看节目视频后,最终找到了解决的思路——增加读信人小传和收信人小传,丰富书稿内容。在与节目组的沟通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图书鲜明的抗疫主题宣传,不宜过多介绍读信嘉宾的内容,读信人小传这一板块不得不放弃。最终,完善为增加信件中提到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新闻背景。历经一周的时间,几乎每晚到深夜一点钟,我反复观看节目视频,浏览新闻报道,确认新闻当事人和新闻背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终于有了足够多的书稿内容。对收信人的故事真实再现,立体丰富地展现了这些平凡英雄的感人故事,通过一个个普通的个体,真实记录当下中国万众一心、共同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

  结合当期节目的主题,我从每封信中提炼了一个标题,并按照信件的次序、主题、寄信人、收信人、信件标题的顺序体现在目录中,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信件的主题和内容;其次,增加抗疫时间线。最开始先展现国家关于抗击疫情的声音和行动,然后还原疫情暴发至书稿编辑加工之日的重要事件、重要节点,综合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权威消息,组成了一条清晰的全面防控、抗击疫情的时间线。

  为了增加图书的纪实性,书中增加了嘉宾读信的照片和写信的照片,并且由嘉宾亲笔书写,然后扫描成图片用到书中。这是一件沟通最费力、耗时最久的工作,由于这些电影人的时间不固定,工作安排也各有不同,所用的纸张数量也不一样,交来的时间更无保证,难为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与艺人反复做沟通,最后在3月底提交申报主题出版物时,这项工作算是基本完成。

  一本书的装帧设计不仅仅是外观装饰的呈现,不能只停留在视觉美感这一层面,而应该成为图书的一种表达方式,实现“帮书籍说话”的功能。

  我们首先确立了图书整体的颜色主调——口罩色,这是疫情期间人们最熟悉的颜色,以此强化抗疫的主题,同时加入暖色调延伸,透出光亮,与图书所传达的情绪、情感相互依衬。依据内容体例,在开本选择上,用了32开,舒适美观;在字体字号上,信件内容字号偏大,新闻当事人和新闻背景字号稍小。在版式上,最大限度地考虑留白、停顿等美学元素,版式疏朗清晰,字体颜色和谐,图文并茂,让读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按照抗疫时间线的内容体量,我们最终选择了“手风琴式”的拉页方式来进行呈现,正面第一页是领导人亲赴武汉的内容,紧接着是比较详尽的综合了权威消息的抗疫时间线,并且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对新增疑似病例和新增确定诊出的病例进行了曲线呈现,清晰地记录了从疫情暴发之初到疫情得到一定效果遏制期间,我国抗疫的重要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二十位电影人的的书信穿插于时间线中,纲举目张,清晰明了。背面是电影频道三百多名工作人员的签名,相得益彰。

  为了实现电视、图书两种不同媒体的相互融合,有效发挥各自的优势,呈现更好的效果,我们利用自身建立的数据库技术,在嘉宾读信页面生成二维码,实现文字、视频的交互传播。读者通过扫一扫的方式,即可收听嘉宾读信原声,也可以观看节目视频,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为了使书籍设计能够显示丰富的内容,在内文用纸的选择上,我们特地选用了带有涂层的伯爵纸,高度还原内文中使用的色彩,使四色印刷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呈现;在装帧上,选择了“裸脊”“锁线”的形式,便于读者阅读;封面设计上,内封选择传统信笺的形式,文字呈竖排排列,与书信这一文体和谐一致;护封以电视节目的宣传海报为主,使图书与电视节目相呼应,使用烫印工艺呈现一个蓝色邮票形式的书名,寓意邮寄这份浓浓的牵挂与祝福寄给武汉;腰封则用寄信人、收信人的图片作为主要元素,配以“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主旨宣传语,使图书以赏心悦目的方式传递给受众。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人皆闭户,同舟济风雨。”歌词形象而准确地描述了2020年初春时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的社会貌和众生状。我们猝不及防,世界仿佛都安静了,又仿佛长期处在喧闹之中——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表情,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失望与愤怒也不期而至。

  时至今日,全世界疫情仍旧严重,以美国为首的个别西方国家从开始傲慢自大、置身事外到甩锅抹黑、深陷疫情;而我们全民防控、携手战疫,从停产停工到复工复产、恢复生活秩序,从医疗防护物资短缺到向全球提供医疗防护援助,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信心。

  时光更迭了面孔,但无数一如既往、勇往无前、奔向一线的身影却烙印在无数人的心中。所有人“战”在一起,爱在传递,信仰在接力。深印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赓续绵延的使命担当,让这个民族又一次战胜风雨。

  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唯困顿过,方知安然。《两地书》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后,回想到自己把观看电视节目时的瞬间感动以图书的形式凝聚成永恒的初心,想到出版过程中节目组工作人员辛苦的付出、出版集团各级领导的关注、社长的信任与鼓励,还有省委宣传部图书处的及时帮助,我不禁发出一声慨叹: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入行十年,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如“后浪”里说的那样,继续保持“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做到“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的事业”。

  目前,《两地书》正在洽谈英文、法文、俄文、意大利文和阿拉伯文等五种文字的版权输出,希望可以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